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博士 从哈佛大学到北京经开区

  “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让更多年轻医生甚至是偏远地区的医生,都能达到跟三甲医院一样的手术水平,真正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普通患者触手可及。”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博士说。

  长木谷2018年在北京经开区注册成立,已陪伴经开区共同发展了5年多。谈及长木谷创立的初衷,张逸凌表示要从他做骨科医生的经历说起。在做骨科医生时,张逸凌不仅了解医生的忙碌,更能深切感受到医生有时候的无力感,即使每天做十几场手术,仍有全国各地赶来的患者处于等待中,更有许多患者没有机会看专家门诊。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提高医生的手术效率?把专家医生的手术水平复制到普通医生甚至是基层小医院?

  基于这样的需求及临床痛点,长木谷创建了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个体化手术计划、手术机器人以及术后评估等全流程的骨科数字化手术完整解决方案,希望让数字化为骨科赋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手术。

  本着这样的初心,依托经开区优质的创新创业土壤和精细化服务体系,长木谷迅速发展壮大。张逸凌介绍:“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公司成员从0发展到如今的150余人,同时建设了自己的智慧工厂,多款创新产品陆续突出重围,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其中,长木谷的3D打印个体化定制产品iPSI于去年7月拿到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目前已有上百订单,预计今年订单量将破千;人工智能辅助骨科治疗类手术计划软件已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有望今年拿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批上市;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已进展到临床阶段,最快年底也将获批上市,实现国产替代。

  时间回到5年前,为什么选择经开区?张逸凌说:“其实所有的事情,无论是产业还是生态,最终都是靠人去完成的。经开区聚集了医药相关的大量优质高端人才,有人才就有创新的原动力。”骨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是医学与智能生产、智能制造的一个融合,两者缺一不可。在生物医药产业,经开区有覆盖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条,北京大多有名的医药企业都聚集在这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是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基础强大,未来可期,可以说经开区是骨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的福地,这也是他从哈佛大学回国后,扎根这里的原因。

  事实证明,张逸凌的选择是正确的,经开区不管是在政策支持还是企业服务方面,从没让长木谷失望。“企业发展涉及很多关键的点,从产品研发来说,离不开优秀高端人才的支撑,吸引人才汇集到企业,既需要企业拿出丰厚的条件,也需要当地政府在人才政策、居住生活条件等各方面的加持。到了临床和注册阶段,经开区有检测所、药监局重要评审机构等,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医疗体系环境。在市场营销方面,经开区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产业、行业活动等,为产品提供展示推广平台,同时我们作为北京市重点企业还获得了北京市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计划等的支持,放大了在北京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张逸凌说道。

  张逸凌还大胆表示:“未来中国的生物医药要看北京,北京要看经开区。这里拥有生物医药发展最好的政策环境以及人文因素,我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生物医药产业及企业家、科学家聚集到这里,推动诞生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先、全球领先。”

  面向未来,张逸凌表示,长木谷将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希望能继续推出更多数字化、精准化、个体化的手术解决方案,让更多患者从科技创新的医疗器械等产品中获益,帮助更多患者恢复健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