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图片

我们这五年 一台CT,见证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史

  全球每3台GE医疗销售的CT设备,就有2台产自北京经开区。

  从20多年前合资建厂,GE医疗北京影像制造基地(简称GE医疗北京工厂)落地北京经开区;到2011年,GE医疗中国第1万台CT在此下线,实现全面稳定量产。一台CT中,折射出GE医疗全面国产化的进阶史,见证着北京经开区汇聚全球资源的兴业历程。

  随着发展进程的加速,近五年来,GE医疗更是研发、生产齐头猛进。2017年,GE医疗全新64排CT正式下线;2020年,GE医疗256排RevolutionCT产线的落地与投产,让国产高端设备越来越多元;到现在,GE医疗北京工厂已成为GE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覆盖CT、X光机、手术机等数十款产品,供货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是近几年,国产化更成为GE医疗应对疫情影响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利器”。2020年1月底,GE医疗北京工厂接到来自武汉疫情一线的首台CT订单,此后,面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大量检查需求,该工厂又接了多个急单,智能化产线运转不停,生产工程师、包装部、调试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在春节期间连续昼夜奋战。按照常规工序,一台CT机从生产到出厂大约需要两至三周时间。但最紧急的时候,GE医疗的一台“深度天眼”CT,被要求在两天半时间内完成下线并从北京运到武汉。“如果没有国产化,这个速度是完全做不到的。”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说。

  实现国产化背后,智能化生产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缺一不可。在那时的采访中,陈和强多次强调:“短时间内交付,需要医疗企业具备强大的生产和供应链协调能力。”走进GE医疗北京工厂,一台台显示器记录着正在组装的设备进度,轨道上进出转动的机械手臂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通过全自动机器人、精益生产等方式,GE医疗优化了生产模式。同时,GE医疗还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优化平台,连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保证信息流和物流的实时匹配,实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生态圈。

  进而,根据本土需求进行自主研发,成为GE医疗在生产和供应链之外的又一国产化领域。自2011年起,GE医疗中国团队本土研发并投入市场超100款创新产品。在“深度天眼”CT的开发过程中,AI自动定位系统、隔室操作功能等便是针对国内临床需求而研制的。今年3月,面向车载移动应用和院内影像检查双使用场景,GE医疗国产RevolutionMaximaMCT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

  GE医疗的国产化进程,也成为北京经开区稳步向前的一个缩影。近五年间,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同时,在“两区”建设的第一年,便实现新增外资企业47家,合同外资额13.95亿美元,储备项目超千个,已签约项目近200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其中,在“两区”建设推动下,GE医疗与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合作,共同打造的健康科技创新平台——G2创·中心已落户北京经开区,致力于打通产学研合作“最后一公里”,为进驻中心的医疗健康领域初创企业,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接下来,在国产化基础上,GE医疗将加快协同产业发展,通过输出标准和技术,进一步培育本土供应商,全面推动产业链升级与高端产品线国产,持续增加在北京经开区的投资。

  融媒体中心孙艳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