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权威解读

权威解读 北京经开区“人才十条”2.0版: 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亦庄范例

  北京经开区近日出台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实施办法(2.0版)》(以下简称“人才十条”2.0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人才十条”2.0版提出了“改革创新力度前所未有、人才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资源配套力度前所未有”,为用人主体授权赋能、为人才松绑减压,构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创新高地。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赵峥接受融媒体中心专访认为,“人才十条”2.0版前所未有地加大力度为人才赋能和松绑,真正体现出经开区对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视,为支撑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亦庄范例。他还建议,北京经开区应紧密结合人才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需要,继续优化人才生态建设。期待能尽快结出硕果,在北京率先形成创新型人才高地。

  前所未有地加大力度

  为人才赋能和松绑

  融媒体中心: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对北京经开区出台的“人才十条”2.0版政策,您怎么看?与以往相比,与其他地区相比,政策主要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最值得期待?

  赵峥:当前,我国正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北京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北京经开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在“人才十条”1.0版时期,已经打造了较为坚实的人才发展平台,形成北京最为重要的创新人才集聚区之一。

  与1.0版相比,“人才十条”2.0版前所未有地加大力度为人才赋能和松绑,一加一减,真正体现出北京经开区对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视,为其他城区支撑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了亦庄范例。随着“人才十条”2.0版的实施,制约北京经开区人才发展的难点问题将有效缓解,引才聚才将具备更佳的制度环境,加上北京人才制度改革的红利,将深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有力支撑北京率先形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融媒体中心:“人才十条”2.0版政策中提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前沿创新主体、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载体等引聚人才,体现了什么样的政策导向?这将如何为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赵峥:吸引集聚人才必须要有与人才需求相适配的产业平台和创新创业载体。“人才十条”2.0版提出重点支持建设前沿创新主体、特色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载体,强化针对目标人才群体的平台适配、发展友好,有助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平台成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

  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可在国际化人才集聚上多下功夫,在全球重要节点城市设立连接枢纽,推动国际友好城市引才平台建设,加强海外侨务引才平台建设,密切与国外华侨华人社团合作,探索构建人才全球网络,建立国际化引才平台体系,加大国际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全球精英人才,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

  大力打造利于人才聚集成长的

  发展环境

  融媒体中心:在“筑巢引凤”后,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关键。近几年各地出台的揽才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策略调整。除了在落户住房、薪资补贴等“真金白银”上继续发力外,更注重在体制机制、服务保障、文化氛围等方面做文章,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功夫。北京经开区应该如何想方设法优化软环境、提升竞争力?

  赵峥: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宜居宜业的城市大多都注重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质和城市个性,但目前大多数地区更多关注人才招引政策的制定或物理社区的营造,缺乏对自身城市文化的挖掘与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人才的吸引力。

  城市吸引人才通常表现为政策吸引、环境吸引和文化吸引三个阶段,目前国内很多城市仍处于利用政策吸引人才的阶段。北京经开区实施“人才十条”2.0版,也意味着人才发展迈入新阶段,创造有利于人才聚集和成长的发展环境成为主要任务,要更加注重文化、安全等软实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既要在提升基础设施环境和公共服务配套上下功夫,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人才工作生活条件;也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丰富人才精神生活,不断提升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厚植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城市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更宽容、开放、求新、进取的态度看待多元文化和新生事物,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城市人才友好文化生态。另一方面要结合人才对城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主动把握全球城市文化发展规律,特别是新一轮数字化重塑全球意识形态和文化竞争格局带来的新机遇,推动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城市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扩大高品质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精准施策

  继续优化人才生态建设

  融媒体中心:新政策落地后,北京经开区在未来“抢人大战”中有多大竞争力?

  赵峥:“抢人大战”看似激烈,实则不然。部分城市“过度承诺”,制定了百万购房补贴、每月生活津贴等吸引眼球的惠才政策,却无力落实;部分城市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滞后,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不足,既缺乏适于科研人才发展的高校院所研发机构,也缺少适合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现代产业,缺乏对现代化人才的吸引力;部分城市则对人才引进急功近利,存在重引进、轻服务现象,引进后服务机制落实不到位,人才后续跟踪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人才对其实现自身价值的满意度和预期不乐观,与用人单位矛盾突出,甚至引发人才上访。

  北京经开区的新版人才十条,综合考虑了本地特点、区位优势、未来发展方向和适用人才特色需求,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皆有,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兼备,体现出人才工作的精准施策,期待能尽快结出硕果,在北京率先形成创新型人才高地。

  融媒体中心:对北京经开区将来的人才政策还有什么建议?

  赵峥: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应紧密结合人才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需要,继续优化人才生态建设。

  一是聚焦人才对城市高品质生活需要,更好发挥城市政府在规划指引、政策安排、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提供学有优教、住有优居、病有优医、劳有优得、服有优质、创有优待的“六有六优”服务,构建高水平人才服务体系。

  二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才群体,提供差异化的人才公共服务。如针对女性人才需要,聚焦“她视角”“她需求”“她难题”,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规避性别盲点,补齐女性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三是塑造城市人才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才发展需求,以人才与城市互融共生为重点,构建立体化、多维度的传播体系,宣传推广人才友好型城区建设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和积极成效,讲好经开区人才故事,从环境友好、制度友好、发展友好、民生友好和文化友好五个维度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区品牌。

  融媒体中心朱菲娜

1.jpg

  林飞龙/制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