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服务 > 招商引资

构建开放协同体系 招商引资拓新圈

  回看2023年,“开放、协同”两大关键词串联起了北京经开区的多个发展节点。今年,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北京经开区。今年,协同的道路越走越宽,北京经开区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通“共赢链”,作为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的主平台,做好成果转化承接工作,推动一项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1.jpg

  在2023年服贸会上,北京亦庄向世界亮出硬核实力,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投资落地。融媒体中心张磊/摄

  敞开大门迎客来开放发展迈上新台阶

  福州、苏州、上海、香港、法国、瑞典……从京出发,今年,北京经开区在国内外留下了招商引资的足迹。通过一场场深度对话,政企间的距离不断拉近,随之而来的则是新一轮的增资扩产。

  9月20日至27日,北京经开区招商团赴法国、瑞典开展招商引资与经贸合作交流活动,考察了法国液化空气集团、佛吉亚、赛诺菲、戴德梁行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及金融投资机构,获取招商线索20余条,取得多个战略合作意向。

  以“面对面”交流谱写合作新篇,前不久,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的大宗气体站项目正式落地北京经开区,项目总投资2.4亿元,是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不可或缺的配套,可为产线提供氮、氧、氩、氢气体供应。近期,佛吉亚排气控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尾气后处理系统扩产项目也在北京经开区签约落地,佛吉亚中国区绿动智行事业部总裁许鲁表示:“项目建成后,我们将新增10条产品线,大幅提升经营规模,实现产值翻番,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2亿元。”

  在“走出去”访友结亲的同时,北京经开区参加多场国际性会展,先后亮相服贸会、进博会等,此外,还发挥资源优势“引进来”,向全球企业敞开大门、发出邀约。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北京经开区坚持以会为媒、以会引才、以会促产。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吸引了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等320余位业界大咖参会,国内外160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参展,近600款展品集中亮相,总成交额突破85亿元。

  2023中国互联网大会、2023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第一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北京论坛、第二十六届京台科技论坛……一场接一场的行业盛会在北京经开区圆满举办,并创下了多个“历届之最”,更加彰显了这座开放创新之城的勇气锐气朝气。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为打造营商环境“引力场”,北京经开区聚焦企业和群众的急愁难盼,主动靠前服务,率先在全市探索落地“一业一证”“告知承诺”“产业用地标准化”等改革措施,深化落实“一件事”集成办、一体化综合监管、一站式入区服务等,用“服务指数”换企业的“发展指数”,最大限度惠企利民。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3年,北京经开区新设外资企业86家,目前已经集聚了来自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家外资企业,其中包括10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56个。”

  握指成拳谋发展下好京津冀“一盘棋”

  今年10月,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暨联合招商推介会在北京经开区举办,会上,北京经开区分别与天津市武清区、东丽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区域间现有资源,围绕产业协作、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经开区会做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融合发展。”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既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也要一茬接着一茬干。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要点》,北京经开区重点围绕打造京津冀高精尖产业经济带、加快台马地区先进制造业板块建设、强化“三城一区”协同联动、增强亦庄新城综合承载力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如今的京畿大地上,一条条产业链、供应链从北京经开区延伸出去,辐射至天津、河北。金风科技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将助力河北省再生能源开发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至今已通过建立协同增值发展联盟、优先纳入集团战略供应商等举措,在河北实现钢铁、线缆、设备、零部件等采购金额250亿元以上。不仅如此,还有联东U谷在京津冀地区建设数十家园区;北京奔驰在京津冀地区拓展布局120余家供应商……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引下,区内企业纷纷跳出一隅天地,立足京津冀整体进行布局。这其中,北京经开区也是企业的“同行者”,通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实现百余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打通区域壁垒,织密三地联系网。当下,在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印有“天津政务”的智能终端设备已常态化运营,可自助完成开具临时身份证明及无犯罪记录证明、查询社保缴费明细、不动产登记等200余项政务服务。

  开花结果聚动能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在北京经开区地盛北街,坐落着北京经开·北工大软件园,恰如其名,这是北京经开区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的见证,更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据悉,2023年,园区共入驻企业95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4家,在孵企业37家。

  不久前,北京经开区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为“北工大-亦庄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基地”挂牌,为北工大-亦庄机器人应用技术验证示范中心揭牌,并举行北工大-国创中心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院成立仪式和北工大-智同研究院成立仪式,签署北工大科学技术发展院与经开区《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协议(2023-2025)》。

  此次合作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也再次在北京经开区举办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党委书记沈渊表示:“一直以来,清华大学和北京经开区管委会携手深化校地合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结下深厚友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多个研究领域与北京亦庄集成电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叉融合,希望双方进一步交流合作,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支撑北京经开区深化校地合作的“底气”,来源于其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的长期实践。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北京经开区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孵化链条,精准匹配创新要素资源……

  而在推动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区内企业不仅是参与者,还是引领者。4月26日,区内首个医疗健康板块的科技企业孵化器——GE医疗创新孵化载体正式挂牌。GE医疗中国首席技术官孙旭光表示:“将通过培训、技术合作、人才、供应链、市场渠道等各类资源的整合对接,与初创企业伙伴一起,加速贯通医疗科技成果转化链条,让更多创新成果在北京经开区开花结果。”10月17日,拜耳医药在国内布局的首个创新中心——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在北京经开区启动运行,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与清华、北大开展科研战略合作,推动早期科研进展及研究成果转化……

  2023年接近尾声,北京经开区用亮眼成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面向全新的2024,北京经开区将继续瞄准“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笃行实干勇闯新路,奋勇争先再续华章。融媒体中心李啸

  ■愿景2024

  张梅青

  西得乐机械(北京)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销售及服务副总裁

2.jpg

  西得乐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材料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西得乐北京工厂的干法无菌和无菌含气生产线整线设备,在全球行业占有率约40%。西得乐公司进驻北京经开区,一转眼也15年了。我代表公司感谢北京经开区,不断简化审批程序,提供各种扶持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让企业能够更好地聚焦于业务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祝福北京经开区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能取得更大成绩。

  马超

  施耐德(北京)中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3.jpg

  施耐德电气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北京园区是施耐德电气集团全球单产最大的工厂,也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首家获得第三方认证的“零碳工厂”。施耐德从1997年在北京亦庄落户第一家工厂至今已经成立了四家公司,为辖区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非常感谢北京经开区对公司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家庭幸福、万事顺利。郝德霖/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