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亦庄 > 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区 > 名家谈亦庄

杨丹:走进童心的青年教育者

1.jpg

  人物名片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小学部老师

  2019年,杨丹毅然奔赴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小学部开启新的教育征途,成为该校教师、党支部宣传委员。几年来,她积极探索“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党建课程建设策略,并主持和参与多项市、区教育规划课题,承担经开区科学学科教研员和“科研创新课程”青年专项骨干班专家导师工作,同时在大概念教学、跨学科教学、STEM课程构建和研究领域有重要突破,获得第四届STEM国际会议最佳课程设计奖项,载誉满满……如今,看着孩子们对这所学校发自内心的喜爱,她更坚定了深耕基础教育的决心。

  俯下身姿以儿童视角做教育

  杨丹做基础教育的想法源自一次出国经历。2017年至2018年,她受邀在美国范德堡大学Peabody教育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时观察到,先进国家对低年龄段孩子的研究和教育非常重视,特别是社会情感的教育,这对孩子将受益终身。一番思考后,她坚定了下沉至小学教育领域的决定。

  杨丹活用自身所学,带领小学部课程中心从整体上构建了儿童的“三个世界”全课程。该课程以“人类不可替代之能力”作为基本出发点,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对话,将学科课程以观念大单元的模式进行组织,聚焦学生的个体成长核心素养、待人接物处事能力和热爱自然情怀责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于是,学习变得有趣活泼起来。一年级的数学课变成了“猜数游戏”,老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意义。同样是数学,三年级老师从小蚂蚁爬树叶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自主辨析“一周”的含义;通过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对“一周”的感性认识。语文课上,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让学生们陶醉其中。授课教师以文本为例,带领学生一边读,一边尝试预测;一边预测,一边印证猜想;一边猜想,一边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使同学们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很多校园活动也成为小学生们施展童心的平台。“比如学校第一次开学典礼就是孩子们设计,他们说的话和想法也印在T恤上,被老师们穿在身上。”杨丹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每个孩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生命底色,作为教育者需要俯下身姿,用一颗童心想孩子之所想,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拨动教书育人的最强心弦。

  保持干劲以创业心态办学校

  从海淀成熟名校到新建校,是机遇亦是挑战。回忆经开区建华当年创校时的情景,杨丹仍历历在目。她从拿到建设图纸的那一刻就开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行动实践,彼时在范德堡大学Peabody教育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的她,白天在大学里上课,晚上回到住处翻看校园主体、装修等图纸,还需与基建等部门对接讨论,事无巨细,“常常是连轴转”。但杨丹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我觉得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个学校作品。”杨丹总结说,自己和创校团队是以创业的心态来筹备建华实验亦庄学校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最优秀的人来教,为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提供多样性、多元化的高质量教育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集结了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优秀干部和年轻教师队伍,博硕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6%,教师中大部分来自清华、北大、中科院、北航、北师大等名校。”

  在老师们眼里,她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仁者加智者”,会和大家一起站在讲台,深入课堂,和学生、老师对话,平等、尊重、包容;会在老师们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一位青年教师说:“她温暖的力量包裹着我。”

  如今,这块承载杨丹做基础教育研究的“试验田”已开花结果。从2019年开学至今,经开区建华师生已突破三千人,仅2023年,小学部就获得国际荣誉1项,国家级荣誉9项,市区级荣誉67项,在区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教师获奖人数50余人次,学生获奖人数达500余人次。高水平、高质量办学标准,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杨丹的基础教育征途依旧在路上:“随着小学部已步入正轨,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结合经开区建华12年一贯制办学优势,研究12年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教育是个长链条,这条路要帮助学生上缓坡,不断成长。”融媒体中心 于晓玲


相关新闻